第一野战军,简称一野,是解放时期中国人民军队的重要主力之一。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49年2月,由西北野战军改称而来。最初,第一野战军下辖两个兵团,分别是第一个和第二个兵团,以及八个军。然而,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,尤其是为了加快西北地区的解放步伐,两个兵团——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——被调入第一野战军,从而使得这支部队的规模扩展为拥有四个兵团的庞大力量。
严格来说,只有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可以被视为第一野战军的“根基”,它们才是这支部队真正的血脉。后来的两个兵团是从其他野战军调来的。因此,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所下辖的部队,才真正意义上属于一野大军的核心力量。然而,遗憾的是,这两个兵团下辖的部队在建国后的很短时间内就陆续被撤销。比如,1953年,第六军就被解散;1952年,第四军也被撤销,军部改编成了高射炮兵学校;第三军在1952年6月被撤销,其下辖的三个师并入第一军;第七军则在1951年10月解散,部分兵力被用来充实第一高级步兵学校,另外一部分则投入其他工作。至于第二军,它在1953年被撤销,原本的部队转编为农业建设第一师和第二师。因此,从1952到1953年间,第一野战军的血脉部队基本上都被撤销了,唯一得以保留的,只有第一军。
展开剩余65%第一军的历史非常悠久,其根源可以追溯到红二军团,最初由贺龙将军领导。抗日战争时期,红二军团改编为八路军120师的358旅。进入解放战争阶段后,这支部队与其他部队合并,整编成晋绥军区第一纵队,司令员为张宗逊(后来成为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,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,他无疑是第一野战军的元老级人物)。1947年2月,第一纵队编入陕甘宁野战集团军,参与了著名的延安保卫战、蟠龙战役、洋马河战斗和榆林战役等多场战役。在1947年7月30日,西北野战兵团改编为西北野战军,第一纵队的司令员由张宗逊改为贺炳炎。作为长期在西北地区征战的部队,第一纵队在严酷的战火与恶劣环境中锤炼,逐渐成长为西北野战军的主力。无论是在宜川战役、瓦子街战斗,还是在西府等战役中,第一纵队始终担任主力军,成为毛泽东领导下的重要尖刀部队。
1949年2月,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改编为第一野战军第一军,军长仍由贺炳炎担任。此后的兰州、宁夏、青海等地的解放战斗中,第一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凭借其卓越的战场表现,毫不辜负“王牌军”这一美誉。1952年6月,第一军作为预备队,准备随时支援抗美援朝战争。在此期间,第一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编,第三军下辖的三个师与第一军的三个师合并,具体整编如下:第一师与第三师合编为第一师,第二师与第八师合编为第二师,第七师与第九师合编为第七师。
经过整编后的第一军,改为志愿军第一军,由黄新廷将军担任军长,于1952年12月正式参与抗美援朝战争,直到1958年才撤回国内,驻防河南开封,隶属于武汉军区管辖。1962年,第一军被调往福建执行紧急战略任务;1975年,驻防浙江;1984年,参与了老山地区的防御战役;1985年,第一军正式改编为第一集团军。2017年,第一集团军进行重新调整,部队番号变更为72集团军,成为中国现有13个集团军之一。
综上所述,第一野战军的唯一血脉——第一军,历经多次重组与变迁,最终演变为今天的72集团军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